中國時報【倪浩倫╱台北報導】

路邊野「菇」別亂採!衛福部食藥署昨公布今年首宗誤食「綠褶菇」中毒案例,台東3名男子在路邊誤採「綠褶菇」,吃下肚1小時後,便出現噁心、嘔吐、拉肚子、腹絞痛等症狀緊急送醫,幸經救治後無生命危險。專家指出,綠褶菇在野外頗為常見,且顏色為令人安心的淺色,民眾很靜電除油機容易就誤摘、誤食,要特別小心。

食藥署官員表示,綠褶菇和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、雞肉絲菇外觀相似,且下雨過後,常大量出現在農靜電除油煙機價格田、草地上,容易遭民眾誤採回去煮湯;要分辨綠褶菇,其底部的菌褶,早期會靜電除煙機由白色轉為黃綠色,一旦受損便會轉為褐色,是辨識的重要特徵。

食藥署食品組代理科長崔秀煒說,綠褶菇下肚1~3小時內,便會出現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。這次是1名男子誤採綠褶菇回家料理,並邀2名朋友共享,結果3人均出現不適送醫,經台東縣衛生局送驗後,確認為是毒野菇引發的食物中毒。他強調,過去綠褶菇中毒事件頻傳,但近來大幅減少,今年至今僅1例。

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,綠褶菇中毒雖不易致命,但也不可掉以輕心,因為有可能「吃到更毒的野菇」,他去年曾收治1名中年婦女,吃了野菇腹瀉、嘔吐送醫,結果併發急性肝衰竭進加護病房搶救,經送驗發現是吃了有肝毒性的「鱗柄白毒鵝膏菇」。他強調,很多人認為食物「顏色鮮艷才有毒」,進而亂摘白色、淺色野菇食用,導致中毒;事實上,不少毒菇不僅外觀不鮮豔,就算經加熱煮熟,食用後仍會引發中毒,提醒民眾小心。

CCD8CD585469098F
arrow
arrow

    tun74gwtt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